
九三大阅兵时配资开户,LY-1舰载激光武器首次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国激光武器从实验走向实用。最近央视军事报道又透露出新动向:激光武器正在朝小型化、机载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更多出现在战机上。
央视在介绍飞机机电设备时,用了一段歼-11B的CG影像,指出随着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激光武器等大功率设备逐步装机,飞机对电力和散热的需求会大幅增加。为应对这一变化,中国科研人员提出并研发了“能量综合机电系统”:它不再依赖单一能量来源,而是通过加入储能和储热装置,实现峰值时段供能,提升能效并减轻发动机负荷。
从央视公开的CG画面可见,这架歼-11B在外形上与现有量产型有所不同:配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翼尖取消了原来的T形挂架,机翼下挂架由原来的两对增加到三对。其中最内侧新增的一对重挂架,专门用来携带一对激光武器吊舱。这个激光吊舱体积相当大,明显要比常见的电子战吊舱粗壮许多,接近歼-10机腹那种800升副油箱的体积。央视在片中还点明“装机应用”这一措辞,结合早年网络上关于歼-11测试100千瓦级激光吊舱的传闻,这次报道等于是半官方确认:这类改装机可能正在进行激光武器与能量综合系统的联测。
展开剩余75%由于官方尚未发布精确参数,我们只能基于公开画面和现有技术做合理推测,实际数据或将有所不同。首先从安装位置看,激光吊舱挂在机翼内侧重挂架上,离机身中轴线较远。这种布置显然是为了权衡重量与结构:机载激光系统的散热和储能需求很大,机翼内侧重挂架能承受更高载荷,但攻击视角受限。这也表明,目前的激光吊舱并非用来直接替代机炮。如果要替代机炮,最理想的位置应是机腹中轴线,这样瞄准更稳定、火控计算更简单,只需一台武器即可完成任务。而歼-11左右各带一台吊舱、且都挂在机翼上,更像是一种面向正前方的自卫武器,而非近距格斗的主武器。
在平台供能方面,战斗机的能量远不如大型军舰,难以提供持续的大功率输出。因此,激光技术在机载领域目前多用于探测与制导,例如激光测距器、激光制导吊舱等。比较特殊的例子是俄罗斯在苏-57上装配的101KS“环礁”光电系统,该系统在机身背部和座舱下方装有定向激光装置,能够对红外导引头实施干扰或破坏,从而提高近距格斗时的生存能力。101KS的设计追求近360度覆盖,主要防护红外制导导弹。
而歼-11所示的激光吊舱体积更大、攻击方向集中于前方,这显示其目标并非红外制导导弹,而更可能瞄准来袭的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作为超视距空战中的防护手段。换言之,它更像是保护战机免受敌方雷达制导导弹“找头”的装备:当来袭导弹在接近目标时开启雷达导引头,机载激光可以尝试摧毁或损坏该导引头,使导弹丧失制导能力,变成失控目标。
目前常见的低中功率激光武器(如“天卫”“寂静猎手”)功率多在10–30千瓦,足以摧毁小型无人机或致盲传感器;而舰载LY-1类激光,外界估计功率可达数百千瓦,能对抗无人机、反舰导弹和自杀式无人艇。机载激光若要成为拦截中等体积空对空导弹的手段,功率可能需要接近或达到100千瓦量级。这样的激光系统除了发射功率本身,还需配套强大的散热与储能单元。CG中那样大的吊舱,很可能集成了散热器、能量储备和冷却系统,能支持一次或数次高功率发射,从而应对一波来袭导弹。
在实际作战中,歼-11等战机与敌机互放超视距导弹后,导弹在中段靠载机中继制导,而在大约30公里左右进入末制导阶段时,导弹雷达探测目标开机。如果机载激光能在这一时刻破坏导弹的导引头,导弹便会失效,从而保护母机和编队安全。由于激光具有光速打击的优点,命中时间短,这对防御高速来袭导弹是一个显著优势。不过当前激光功率与瞄准稳定性仍是瓶颈,不能用于直接摧毁远端敌机,只能作为对导弹、无人机等相对较小、来袭近些目标的防护手段。
此外,激光吊舱在拦截无人机方面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现代战场上小型无人机成群出现,用空对空导弹拦截既昂贵又不现实。激光提供了低成本、多次出击的选项:占用一到两个挂架即可显著增加对无人机的拦截能力,同时不影响战机携带常规空对空导弹,保持多任务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高性能稀土材料和能量转换技术的进步,激光器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使小型化激光武器拥有更强的杀伤力和更远的射程。长远来看,真正能把高功率激光装备成常规武器的平台,可能是六代重型战机或大型运输/轰炸机,这类飞机拥有更大的机内空间和更充裕的电力与散热能力,能搭载更大功率、更持久工作的激光系统,甚至出现“空中战列舰”式的概念机。不过这些设想在现阶段还比较遥远:歼-11搭载的激光吊舱,更多是对技术可行性的初步试验和战术应用探索,是激光武器在空战中从理论走向实战的早期尝试。
总之,机载激光武器正在从探测与制导用途逐步扩展到防御和近距打击的角色。它不会在短期内取代导弹与机炮,但作为一种低成本、高速反应的补充武器,激光吊舱已经展现出改变作战方式的潜力。未来随着平台、电力与材料技术的提升,激光武器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但要成为决定性武器,还需跨越能量供应、散热和持续发射能力等多重挑战。
发布于:天津市亿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